这个世界是由男人丶女人丶空气丶水和相互鄙视组成的。
一点都不错,你看,在双十一前夕,几个电商大平台你来我往的打了多少口水仗?!
流量抢夺大战,会不会逼出创新?
双十一这几天,主流门户的广告位早就被阿里预定了,甚至某些特殊位置,两年前就被预定了,而且是溢价哦,比刊例价还好(刊例价就是媒体的广告报价,平时是打折的),直接签署排他协议。
十年前,ebay“封杀”淘宝,大规模买断门户广告位丶排他,今天,阿里也用这一招对付对手了。
但淘宝应对ebay的土豪式封杀,反而创造性的走出了一条在网络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淘宝广告联盟,集合碎片网页。
故事又在重演。
阿里买断主流广告位,逼着苏宁等竞争对手去开发小网站的流量,据说,苏宁只要十万以上的流量的都去谈合作,什么知名微博主,什么视频聊天软件,各种APP,虾米也是肉啊,想尽一切办法整合流量。不知道能不能逼出一个苏宁广告联盟。
京东也是一样,不过京东的广告貌似电视更多,这几天几十个电视台和电梯楼宇广告都是那个“瞎淘”修改版的广告,前几天我在《双十一商标门背后的本质》一文中就说,阿里挡不住京东把淘宝跟假货联系起来的诉求,果不其然,虽然不说“双十一”三个字,但是照打不误。京东借势双十一,又打击双十一的策略不会变。
再谈双十一商标门,阿里赢也败
双十一的商标是阿里的,各家公司都不敢用这个商标了,但是,这其实是逼着各家做自己的节日。
比较另类的是苏宁做O2O购物节,内部也叫二蛋节,苏宁集团副总裁李斌说,本来打算叫双十一,后来一看阿里要限制,索性直接跟双十一完全无关,就叫自己的O2O购物节,围绕双十一一周之内线上线下同做活动,这是一个好事,苏宁这种做自己的风格值得提倡,总比过去花钱给双十一做广告强。
但是,我并不认同用O2O这个名词,今天在电梯里,一个大爷看到苏宁的广告说:苏宁这什么零贰零购物节啊?
O2O对于普通顾客来说,很陌生,这是一个专业术语,不适合普罗大众,哪怕叫智慧购物节,或者移动购物节,教育顾客的成本都会更低。
二选一关店,一年又一年
上周,有粉丝到调戏电商的后台哭诉:阿里京东打架,让我们二选一,我知道的,被关了好几家店啊。
如图:
按说,阿里在意京东,那是必然,只是今年居然连苏宁也在意了,我以前没有看不起苏宁的意思啊,只是,以前阿里很少对苏宁采取针对性的动作吧,请看以下对话:
很多用户在双十一前半个月都不购物了,京东丶苏宁丶国美等等都想提前截流,这引起了阿里的反击,也是正常。
当然,这事不会搞大,处理几家店,杀鸡给猴看,要是整大了,媒体报道过度,对于刚刚上市的阿里,不是好事。对于阿里提倡的新商业文明,不是好事。
O2O爆发后的第一个双十一,明天大家会讨论什么?
去年双十一之后,中国电商的主流话题一下子从淘宝电商转到O2O,微信以及移动电商出现了大爆发,整整一年了,O2O的爆发到底对淘宝电商是否有所影响呢?
一年来,媒体的话题始终围绕移动电商,阿里先后提出四通八达战略丶手机淘宝分拆战略丶码尚淘战略应对O2O,但今年的双十一主题却是海淘,把跨境电商作为主题,这是有新意的,但也可见,其年度发展思路的左右摇摆与移动战略的泛善可陈。
那么,明天大家会讨论什么呢?
应该没有人会讨论双十一该不该有要不要取消了吧?
讨论这个话题,难道不觉得太傻了吗?弊端多也好少也好,阿里重金打造的购物节日,不会放弃的,这是多少零售商一辈子都做不到的盛况。如果哪个媒体再做这个毫无意义的话题,建议各位从此取关!
销售额500亿?600亿?
数字都是可以造出来的,我建议各位不要认真,我在《刷单经济学》一文中提到的现象,刷单额度,必然不小。
今天,媒体爆出,淘宝处罚了十几家知名品牌的店铺,都是因为刷单,包含去年的双十一类目冠军骆驼男装,如图:
除此之外,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双十一350亿的销售额,但大家一定不记得这个350亿前面还有一个定语:支付宝。
支付宝交易350亿,不代表天猫双十一350亿,因为很多其他的平台都在用支付宝。这些模糊的地方,没有人在意,大家只记得350亿。
所以,数字一定是可以做出来的,包括大家在意的移动端数据,只要跟手机相关,就算到移动端,其实这个分拆计算,意义不够大。
哪个品牌夺得了类目第一?
这个话题必然也被热吵。我知道的情况,小米应该是IT第一,他们今年要大干,而且可能还是整体第一。
韩都衣舍今年要争女装第一,但这并非赵迎光的意思,而是运营部团队的意愿,去年茵曼夺得第一,投放广告量很大,据说当初是为了跟投资人对赌。今年,茵曼没有放出风来,看来韩都夺第一,应该有希望。
至于其他领域的第一,慢慢看吧。
今年有个特别的现象,我有点不解,双十一前,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报告,双十一抽查产品,30%不合格,100%羊绒居然连一丝羊绒都没有(这很正常,很多品牌说自己是真正的波斯羊绒,其实扯淡,根本就是国产)。
还有各大卫视,都说,今年双十一,一定要谨慎,假货很多。
这到底是哪股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