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几名抖音短视频博主为了吸引关注,编故事玩起了“新花样”。
据滴滴出行副总裁李敏披露,一名ID为“李大丹”的博主自称,使用滴滴打车时,司机距离其0.5公里,显示3分钟就能到,结果自己等了40分钟后,师傅迟迟没来,还要求她取消订单。
视频中,李大丹用“因为我的投诉,滴滴师傅被罚了X千元,维护自己的权益有错吗?但是我内心一点都不觉得愧疚”这类话术博取眼球,并在最后表示此事系其改编,“很多人的播放量卡在500上不去,那是因为你的文案没有结构性和话题性。”
这种编故事、制造矛盾的视频创作方式引起多位博主效仿,而滴滴司机们也在此类“故事”中“中枪”。
对此,一些滴滴司机通过录制短视频及留言的方式,为自己发声,有的博主在遭受质疑后删掉了视频,有的博主则直接拉黑了司机。
在事态还未扭正的情况下,滴滴副总裁李敏及滴滴官方站了出来。李敏在微博斥责那些哗众取宠的短视频博主,称他们已经走火入魔,并决定一并起诉,要求无良作者给广大滴滴司机师傅道歉。滴滴出行也转发该微博称:“坚决起诉,还滴滴司机一个公道!”
同时,这件事也让这些博主所在的平台“抖音”发声,抖音官博表示:根据平台规则,相关账号已被封禁视频发布功能,平台坚决打击造谣博眼球行为。
事情进展到这里,引起了多方关注,结果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披露,比如“受害”司机们的补偿问题、造谣博主们的惩戒后续等。或许换个平台、换个内容,此类事件仍有可能发生,而这其中暴露的问题值得思考。
其一,短视频创作者践踏德法底线。编撰虚假故事,抹黑他人,夸大事态,刻意挑起矛盾,这本身就是一种缺乏道德以及法律意识薄弱的行为体现。不仅仅关乎抖音,还包括快手、微博、小红书等公开社交平台,总会有“创作者”刻意打造各种故事,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则毫无底线,目的都在于获取流量、吸粉、变现等。相中“市场钱景”之后,同行业的人纷纷模仿。而屏幕之外的观众容易被此类视频影响,缺乏对事实的辨别性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甚至有的人被进一步利用,沦为商业恶性变现的“工具”。
其二,网约车司机历史印象难以消除。网约车司机的素质问题常常饱受诟病,一是由于滴滴顺风车曾遭千夫所指;二是这类群体的社会身份相对较弱势。因此,当一名乘客,尤其是女性乘客,讲述其乘坐网约车的不愉快经历时,讨论度及关注度会相对更高一些。另外,无论男女,当很多人以被服务者的身份代入“创作者”营造的故事之中,也更容易激起愤懑、产生共鸣。当然,部分司机服务态度差、素质低下,也确实是至今都存在的问题。
其三,抖音、滴滴等平台方管控工作的疏忽。一方面,刻意抹黑滴滴司机等这类缺乏事实根据的视频能够发布出来,并得到传播,这就是抖音审核机制的不严格,以及其打击惩罚制度不够明晰;另一方面,等到事情发展到一定态势之后,滴滴方面才注意到平台司机所遭受的“污蔑”,这侧面反映出网约车平台给自己司机设置的诉讼、维权途径有所欠缺。司机服务顾客,而平台服务的不仅是顾客,还包括入驻的“师傅们”,他们的合法合理权益也同样值得关注。
这个故事结束了,下个故事又会出现。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一定还存在很多夸大事实、刻意挑起大众情绪的“故事”,毕竟这是一批娱乐者的消遣点,更是平台上利益生成的“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