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本期讲者:黄有璨,三节课(公益互联网人学习社区)联合创始人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应该是产品经理,怎么运营好你手中的产品呢?

很高兴在Wepac空间跟大家分享下我对产品运营的一些看法,我之前在传统行业做销售,08年后开始进入互联网领域,期间一直在做运营工作,在新浪微米以COO助理身份参与产品运营工作,还帮助朋友们的创业产品做一些运营工作,前后总共参与了十来个产品的运营工作。

第九课堂是自己创业的项目,我自己觉得和“在行”有一定的缘分,“第九课堂”项目和“在行”很相似,它是线下的一对一付费约见行家的模式,唯一一点不同的就是我们是一对多的模式,后期也特别想尝试一对一,但是由于当时团队的想法不太统一,就没有继续往下做,我个人还是非常认同这种分享经济的项目模式,我也是“在行”的第一批行家,体验还蛮不错的。

我现在在做的一个项目是“三节课”,是一个面向0~3岁产品经理的公益培训组织,对于C端几乎免费的产品经理课程学习。两天的线下公开课到实战营,需要你在两天内实际做一个完整的产品制作,从PRD到核心业务的流程图,最后到手机上可演示、可交互的一个demo,除了没有代码外,它就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整个流程都是通的。面对B端是收费的,所以需要互联网创新以及其人才成长的各大企业都可以找我们,当然我们时间精力有限,所以会选择性地接项目,现在接的项目是苏宁、京东、华为等等企业。

今天主要帮大家解决几个问题:

1、到底怎么理解产品和运营?
2、通过几个案例,理解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背后潜在的规律性。

与产品经理聊产品的时候,他们会给你一些看起来很高端的原型图、思维导图、业务流程等等。今天我就试图给到一个能够让95%以上的人理解的、关于产品运营的解释。

互联网产品的基本定义

139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从具象来理解,互联网产品,就像一个黑盒子,比如有一个客户是不开心的脸,然后他来到这个黑盒子里面,经过一系列的服务和反馈之后,他变得开心了,他笑了,而我则在这个服务他的过程中自然获得了收入。

我觉得互联网产品的第一价值是用户的微笑价值,房地产等传统产品的第一价值不是客户的微笑价值,而是成交价值,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成交进行的,陪吃、陪喝、陪笑等等。

220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从抽象来看,互联网产品就是一个横向和一个纵向。以外卖App举例:横向是业务流程:用户注册、登录、查看店家详情页、订单支付等等,纵向是信息架构,包括前端、后端,前端需要一些展示位:地理位置的显示、店家的其他信息,后端需要用户角色库、权限库、数据库,所有这些匹配起来就串联成前端和后端,前端和后端就是某一个节点上,通过用户在App的操作和交投,我判定用户身份后,从后端吐出一些信息到前端,展示给用户。

产品的不同阶段:版本

产品的第二个概念:版本(版本是产品的不同阶段)。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典型的需求来源有三种:第一种是对于用户的深度观察与挖掘;第二种来源于数据,前两种来源都比较常规、合理;第三种在整个互联网中就比较“可怕”,来源是老板(从资本面、商业、行业等方面考虑,思考出一个需求出来,这种可能会不能使用到客户层面上,因此也就会经常与老板的撕逼)。

318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有了需求来源后,我们通常会建立一个需求池,之后产品经理就会对这些需求逐一进行分析(真伪需求的判定)以及优先级的排序,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进入版本,版本就是需求在某一阶段的较小的、有边界的集合,并且它是帮助产品实现最终形态的一种手段。

因为在提需求的时候,人性本贪,所以脑子里会蹦出一大堆想法,但是反过来看这些产品资源、设计资源、研发资源等等,往往都是有限的,如果对这些需求不进行简单的分析、优先级的排序,全部实现是非常可怕的,一方面会导致你的开发周期太长,另一方面还会使产品难产,甚至它生产出来也是一个庞然大物,用户可能都不知道怎么用,所以在行业中,做产品有一个原则:在开发的时候做加法,在最终实现的时候一定要做减法。

对于版本,有三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版本是需要封闭的;

没有封闭意识的版本时非常可怕的,就像之前我们做“周伯通”移动端App,版本没有做封闭,因为觉得想法不一定好,需要一个随时有新想法就可以优化的保留设计,最后导致App做了半年才上线。

这个事情特别伤,因为你的版本没有做封闭的话,意味着你每次有了一个新需求,开发、运营的状态和节奏会被你打乱,另外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如果我们规定一个月做一个版本的话,我们可以一个月做一次大的调整、技术评审等等就好。

417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第二,版本一定要小于需求的;

都说互联网行业要进行迭代,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每一个版本开发周期最多两三个星期,一个月一个迭代的节奏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你的产品在早期几乎没有非常完美、尽善尽美,产品上线之后,先找1000个用户,看他们会不会用,怎么用的,有哪些反馈,在这样的过程中调整,才是合理的节奏。

我一个朋友留学回国后,因为很喜欢旅游,就想做一个游记类产品,他觉得市面上没有一款满足他需求的产品,所以决定做一个非常美丽、好看、符合他调性的游记类产品,然后他拉了投资、组了团队,开始碰各种需求、定产品形态,之后进入产品开发,一开发就开发了一年半,一年半后产品终于发布了,但是发布后的数据非常惨淡。且不论他的需求判定是不是合理、存在的,就算存在且合理,在互联网时代,一年半的时间,行业变化是巨大的,也许在他那个年代,可能用PC端写游记,但是一年半后,谁还会用PC端记录?

你的开发周期太长,有一个巨大的风险:产品的外部环境和用户习惯全都在发生变化,而你却浑然不觉。

第三,需求像流水,版本是水闸。

需求和版本的关系就像:需求是上游水源,版本就是一个能够长期流下去的大江大河,用户就像生活在大江大河旁边的生物。因此,需求既不能外放得太猛,像发洪水似的,那下游的生物就被淹死了,同时你也不能发太小的版本,特别是你的产品到了中期的时候,你一直发一些修复bug、换个logo像素等等小版本,对用户而言体验感很不好,你会发现你每发一次小版本,你的用户就在大量减少,因为没有带给用户新的价值,就是在骚扰用户。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产品运营?

之前有人问我做什么,我说做互联网运营,100%的人都会问我运营是做什么的?

在行业中,有许多工作被我们叫做“运营”,比如一些策划性的东西、安妮同学的“我只过1%的生活”、神州专车活动、双十一活动等等。

关于“运营”,我的理解是,任何一项业务里都有三个要素:产品、运营和用户。用户就是存在某种需求的一类人,产品就是瞄准用户的需求所做的一系列机智的解决方案,那运营到底是什么?

所有行业都存在运营,运营就是为了连接产品和用户所要使用的一切手段。很多东西都可以往运营里框,典型如像客服、活动策划、CV工程师(这个职业是由于互联网而诞生的,其实就是Ctrl+C和Ctrl+V)等等。不同的业务形态、产品形态,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我以前在日企卖仪器,面对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等,与客户的连接深度和发生的关系频次都是比较浅的,我们不需要和客户发生高频次的互动,我们只需要阶段性或者一次性的发生关系就行,比如说考研教育、留学教育等,这些就是一次性的关系,你考研成功了就结束了。这些是以成交为导向的。

但是在互联网产品上,用户与产品的关系就不一样了,比如说社区、社交、微信等等产品,它们需要建立产品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就是频次更高、深度更深的关系,比如知乎这样的产品,用户其实就是它的一部分价值。我们是因为知乎这个产品而上知乎,还是因为那群用户而上知乎?你讲不清楚,所以它的用户就是它价值的一部分。因此,运营就是为了帮助产品和用户建立这种符合业务逻辑关系的你所要使用的一切手段。

不存在一种通识的运营手段,不存在一种运营适用于所有业务,运营是大于、等于营销、策划、文案、编辑、推广、传播、用户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总加。但要记住,所有这些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你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你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界定清楚你的业务核心逻辑和目的,剩下的才是手段。

运营的三句话

关于运营的几句话,分享给大家:

514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第一句话:运营的策略是大于手段的,不要本末倒置;

之前小米黎万强出了《参与感》这本书,我们都想着效仿借鉴一下,结果发现根本行不通,参与感需要一个前提:用户是基于自发性的动机,自己想来接受这个服务的,这样才可以。

但是你想用在考研、考证上,其前提根本不成立,在这种业务形态下,用户想满足某个服务、想参与,动机是被迫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本来背英语背得很痛苦,你还跟人家玩参与感,这是没有用的。

第二句话:产品形态和业务类型决定运营策略;

不同形态的产品:工具型产品、媒体型产品、社区型产品、社交型产品、平台型产品,运营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说平台型产品,至少是两端用户,一端是B端,另一端是C端,一般的逻辑是:你先做B端的运营策略,然后通过B来吸引C,当C端达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这时运营策略倾斜到C端。

如果你是一个纯粹工具型的产品形态,你的运营策略就应该特别简单,是产品驱动运营,这个工具有没有价值是关键,放大这个价值并传播出去就可以了。如果产品工具还不太完善的时候,运营就是帮助打磨产品价值。

611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第三句话:产品提供长期价值,运营创造短期价值。

运营更注重的是短期、及时、刺激,而产品更注重稳定、长期、逻辑。产品一般而言是相对理性一点的,运营则是相对感性一点的。

99%的产品价值可以说不需要运营再去创造价值的,这里有两个可能性:第一种,产品的长期价值有可能太长了,长到用户从一开始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就感知到这个产品价值了;第二种,绝大部分产品是不可能一上线就有一个稳定、完善的产品价值,需要用户反馈打磨等等,才能形成产品价值。

来源:笔记侠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电商之家 » 当我们在谈产品运营时,到底在说什么?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