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是什么产品?
产品分类上,B端C端这么分的比较多,细分下交易产品、商户产品、结算产品、金融产品、用户产品、支付产品、订单产品、营销产品等,按公司划分的模块按需配置的,其中营销这类比较大的概念,会根据情况贯穿B端C端。 关于这一点,曾经有猎头打电话给我,问我是运营产品还是技术产品。。。秒秒钟从心里毙了他,我们做产品也是有做产品的尊严的,产品就是产品。
我个人因为各种原因有幸在o2o B端和C端跑了一圈。做过后端、工具、营销、交易、用户、算法、结算、售后。。。
这篇文章通过介绍自己的一些经验,作为引子,简要说明如何拥有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只是抛砖引玉,这东西最终还是实践而来。
其次,产品做什么?
C端:
这一类说得最多的就是用户体验,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也是很多人最直观接触,最喜欢的产品,我遇到很多实习生说想来改app。。。
什么叫用户体验,怎么做用户体验,有些约定成俗的规则,用户调研,用户面对面访谈,看数据等等,作为入门技走进这个行业。其实这部分做久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方式,根据行业的不同也会有差异,在一个行业越久对你的目标用户人群了解越深入,在很多时候就会更为灵敏的触达到需求。
最通用的经验:移动端的屏幕小,一屏可以放东西很少,也很少有人会在一个信息前思考超过几秒,所以信息的简单易懂,体验的流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举几个例子:
1、做过一个类积分的虚拟货币,其中有个积分明细页面,入账用绿色好还是红色好,招商银行类入账是绿色,出账是红色,支付宝余额宝都是黑色,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股市,跌是绿色升是红色,这里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则,所以用户看到这页的时候,这个是绿色还是红色这样明显的视觉带来的信息其实不确定的,这时候做个减法更好,用黑色,金额前加“+”“—”,让用户不要产生错误认识,需要思考去纠正。
题外话,积分这类产品还是比较慎用比较好,很多公司做了都没有什么起色,这个产品是为了刺激用户周而复始的过来,那与之配套的荣誉体系等,需要用户不断进行的行为考量,成本的控制,对用户心理的把握有机会另起一篇文章细说,简单提醒一下这个慎用。
2、用户购买流程,这是任何一个交易产品最核心的,大公司一般从查找逛,到商品页,到交易准备(购物车收藏夹),到支付,到售后,都会拆成一个个模块不断完善。拉个支付确认页(用户选好商品提交订单后,准备支付的页面,可能和支付收营台一起也可能不一起。)出来说。
一进来,第一个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否锁库存
1、锁的,常规购买都需要的,这种体验更好。这里需要设置一个默认释放库存时间,电影演出一般15分钟,淘宝服装3天,可能商户不同有所不同。基本来说资源越稀缺,时间越短。(一般情况下,电影演出到开场前不可购买时间都是长于锁库存的时间的)。
2、不锁的,抢购秒杀,库存极少,以支付成功为准。
如果有这个条件,一般两种是商户自行选择,
订单信息确认,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商品、订单、金额、状态等),而且这一堆信息加起来,不要占太多篇幅,因为这个页面内容多。。尤其最好尽可能漏出收银台。
优惠部分,这个是看有多少种优惠,优惠之间可不可以叠加等各种关系,决定了你这个模块的复杂度,而且要复杂只能自己复杂,用户要简单易懂的。。
全部不可叠好一些,不过会有营销策略上的需求,做过一个运营控制部分叠加的功能。。首先确定一个限制主轴,从哪个优惠产品来限制自己是否可以和其他优惠产品叠加,优惠产品互相选择的,跟进具体情况看是否真要做到这一步,太复杂了用户也搞不懂一会怎么能用,怎么又不能用了。
再次,尽量不要默认勾选,情况真的太多了,你优先选什么,其中某条怎么样也要说下有效期吧,选有效期近的,40元的商品,用户有张7天后过期150元券,和一张10天后过期的50元券。。你敢给他选那个快过期的吗。。分分钟打电话过来骂死你。。可能你排列了无数条件之后,99%的用户觉得这个产品好像挺聪明,成本收益体验风险上总和考虑,这种算是资产类的比较慎重,尽量不要帮用户选择,给他简单易懂的提示。有些产品会觉得1%概率太低,正常不会有抵到0元的优惠券,确实如此,不过不建议过多的忽视边界条件,产品的口碑就是从很多细节传达出去的。
商品是否要邮寄,这个就会有邮寄模块,用户地址手机,手机号要校验长度。。要么供应商时不时来问手机号少一位。。或者商家后台让他们可以自己看到下单手机号等。 这个模块没有要让用户能填,有了要能选,填了可以改,这是这是页面看得到的。看不到的供应商的邮寄范围,你选择的范围要一致,所以城市最好到区,让用户选择。选择的时候请注意。。要么有个省市关系一层层选,要么城市按首字母可以快速定位。。否则翻三屏找不到城市。。如果他最终支付了,不是你是独家卖就是他是你的真爱粉了,好好珍惜。
下单之后改地址的。。没发货还好,有些货在途中要改的。。基本商户解决,这种一般供应商结账需要人工核对。
还会有自提什么的,自提凭证,自提后商户怎么改为已提货状态,凭证保留上传等等。举个例子,团购,因为已经很成熟了,这种模式比较清晰,就是验券,以券号校验状态为结算依据。
发票。。这个开什么由公司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决定,一般越大额的交易,用户对这个的需求越高,这个还分随商品寄出和不随商品寄出邮费另付,一般平台类都是提示找供应商。
即将离开这个页面,最后一个问题,支付收营台,尽可能做在一页,多一步就多一步的损失。不过有些是平台限制,不是不想放一起。接收银台是个技术活,支不支持0元单,支不支持安全团队退款,支付银行优惠等。我接过一次公司老平台,加个新产品类型,前端调一下,比较成熟的。新的有的研究。。我这两个月要接一次。。接完可以和大家分享下。
C端就是这样一个个细节点不断做到极致积累的用户体验。个人思维方式上,可能我是做优惠和交易的,所以喜欢 简单和给用户更多的主动选择权。
B端:
很多产品不喜欢B端,可能是对这个不了解,而且有些是有了前端才开始有后端的。大公司的后端其实还是很有产品含量的。B端更多的是流程和商业逻辑,并不会像C端那样,很多会有个人风格在里面(大公司交互比较统一,C端自由发挥的机会也没很多。)
拿团购来说,销售拜访纪录,签单,合作公司合同资质银行账号等录入,审核流程,团购信息填写编辑,审核,团购前台发布,商户验券,售卖数据进入结算,库存用完下线,后台展示账单,按账期跟商户结款,其中还有预付款冲还,押金管理,销售绩效工资管理等等。其中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做很深入。。
举几个例子,
1、商户信息系统来说,什么叫商户,有实体经营场所的商家,还是有经营执照的商家,这和你要经营的业务范围,你所需要的供应商属性相关的。这点确定之后:
基本信息商户名(万一变了这里留个心存一下),id、类型;
联系人(有总分部):名字,手机,邮箱,角色(角色要能设置和变换哦),职务;
资质:营业执照,身份证明,各种许可证,其他。单说营业执照,证件类型,名称,法人,注册号等。
还有银行账号,发票抬头,客户协议(时不时深度合作下,签几个补充协议。。)等等。
这里需要一些知识和商务交易流程的经验,可能会遇到什么坑,前面打括号的真心是很多小朋友容易漏的。
2、结算系统。
这个说起来真心就是泪。商户合作正常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这个是商户的底线,不可碰的底线,所以一分钱都不能错。但是基本不可能,总有那么几家,所以其中的苦就懂了。。快递的,物流安全期的长短和帐期的冲突,或者中间换地方了,线下拒收了,很多公司并不能那么快反馈到系统。价格如果是同步的,供应商调价会有时间差。账单的层级关系让商户怎么看的更明白,商户提款周期,提款后被退票等流程。这段没举很细的例子,因为专业度比较强。不做这一块不用太在意。这个系统是和商户系统,商品系统,财务系统 承上启下联动,同时又要面向客户的。之前说的问题基本是按照合同与商业约定上协商出规则,系统来实现。不过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玩法,随着公司业务线扩展,随着更多供应商货品接入,这个系统比较适合平台思路去设计。加个图说一下平台化的大方向,具体如何做,有机会我会专门写一篇,这个事蛮有意思的~
B端相对来说专业知识要求更多点,B端更容易培养对市场和商业的认识,追求高效安全。
营销: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让信息从不对称变成了对称。其实是一种信息爆炸,而这种爆炸,让用户很少在一个信息前思考其中的逻辑与真假,跟风而一时的爆红,其实对产品的判断未必那么真实客观,口碑传播的内容更稳定和长久才是健康的。而这个信息爆炸是双刃剑,他让产品迅速拥有大量用户,也没给产品更多的时间打磨,这时候需要产品知道舍弃什么,就像前面说的不帮用户选抵用券的,出入账的用黑色,简单而精致。
营销产品和运营关联,商户结算产品和商户运营关联的很紧,有幸算离市场比较近。个人一点心得,稀缺类的产品,最重要的资源,不用多说,想想你春运买火车票。不用说那个验证码反人类,市场角度来看,人有票就足够了。
绝大部分人做的都是非稀缺类的产品,这种就要拼体验拼渠道拼能力。o2o来说,线下商户的触达力,影响力,简单来说,市场百分之多少的商户愿意在你这卖,愿意和你一起玩,一起减个价什么的。这决定了你手上的资源。用户的触达能力,在这一点上,运营最好花过钱,知道怎么花钱真的很重要,渠道效率,线上补贴比例,品牌曝光,营销创意。。又是一个可以另开的话题。
产品对于传播的意义,就是做好产品。作为产品,你愿不愿意把自己做的推荐给朋友用,不需要想象不需要数据就能知道的标准。从这点判定开始。当没有前面说的资源的时候,产品的口碑引起的自发传播,就是关键,即使有了上面的资源,产品不行也只是昙花一现。
最后,如何拥有自己的产品方法论?
方法论最初是一个哲学名词,通俗点讲就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这里提到一些自己的例子,是我的产品思路,产品思路来源于对业务对需求的理解,产品思路不断积累下来会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你发现你遇到其他问题用这个思维方式可以解决,这时候就会有自己的产品方法论雏形。产品这条路上,每个流程都是不断迭代的,迭代的时候新的信息加入整合,自己不断完善优化自己思考的方式,从而来完善自己的方法论,实战+读书+思考,缺一不可。
之前遇到的Q&A:
1、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沟通能力?
我个人真的不是很认可这一点,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做好产品评估做好产品设计,这才是产品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和别人说话,要先会说话,再知道说什么,怎么让对方听明白认可,再之后怎么让对方听得开心。
2、产品经理要创新吗?
创新是绝对需要的,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流程,更少的人力消耗,每一步都需要不断来完善。不用谈乔布斯什么,就拿购买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催生出大量的新业务形态,用户找逛,从搜索,类目导航 到 各种导购的产品,蘑菇街美丽说,淘宝的每日好店、微淘,点评的值得去,都算创新。但是这些创新也都来源于对业务和需求的理解。
我是做o2o交易的,我一直觉得需要和传统行业多做接触,多了解多学习。毕竟人家在线下多做了几十年上百年,而商业上很多逻辑前人很多年前帮你总结好了。
举个例子:淘宝很之前,前后台类目一致,前台小编要根据季节热点等调整一下热门类目,无数商户要在后面加班加点改,想想都知道这件事多暴躁,后来淘宝把前后台类目分开,后台分类是后台,前台展示是前台。其实可以去超市看一下就知道,超市摆设基本稳定的,入口的热门会根据一些节日促销来改变,但是超市后台放东西的地方都是固定的,商品的储存管理和展示管理在逻辑上就是可以分开的。因为我没在淘宝待过,这个例子简单一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了解。
3、产品是不是什么都要懂?
看你做什么的吧,在你工作范围内,学习一下相关合作人的知识,比如营销产品学习下市场策略,用户产品了解下用户运营,对你产品设计都是非常有益的帮助,让你可以更加体系全面的了解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4、产品是不是一通百通?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不同,每个品类有每个品类的属性。但是个人会有几个大类,大类之内过度还是容易,大类之间,需要新的知识补充。用户类,商业类,金融类,交易类。这个分类是个人感受分的,也不一定举全了。
5、如何快速提高产品技能?
实战。
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书是一个快读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很多前人总结的经验,踩过的坑,都可以让你有准备不那么辛苦,但是更多时候,还是要亲手去设计,去画出写出来自己的想法,你会在做的途中发现,其实有很多很多的细节之前想的并没有那么清楚。当然多读书可以事半功倍。
6、产品的能力和经验年限正相关吗?
正相关,但是前面的系数每个人不同,这个不用多说,每个行业都一样。但是一定年限的经验积累,去踩坑,去思考,去沉淀真的有必要的。
作者:闫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