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年前,我所在的部门和某互联网社区合作发起了一轮招聘,目标是产品经理,我是这轮招聘的面试官之一。当时在网站上提了一些问题作为「笔试题」,用来对候选人做第一轮筛选。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好产品」?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看到了很多朋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很多内容让我受益匪浅。作为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我现在尝试从自己的角度阐述一下。
首先,总的来说,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太过于宽泛,如果本着「寻求答案」的目的,往往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但是我的目的并不是寻求答案,而是想看看大家的思维方式。
其次,对于这类开放性的问题,很多人都能够从某一个维度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有的阐述还相当的深入,最常见的,就是「需求」和「用户体验」的角度,这并不难。但是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只关注到某个特定的维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像是盲人摸象,但是你作为产品的owner,不能做「盲人」,你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加全面的去审视和思考问题。所以,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第一个预期是,候选人能够相对全面的概括「好产品」的特征。「全面」是关键。
第三,产品经理要求强大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所以只是「全面」,但表述冗余,堆砌,或者总结出来的条条框框其实有大幅度的重合,是不够好的,我期望的表述必须要能够高度准确的概括其核心逻辑。所以第二个预期是,候选人的表述要「准确」,「精炼」。
第四,即便没有做到「全面」和「精炼」,如果可以针对某一个维度,详细阐述自己的思考推理过程,也是有意义的(虽然对于问题本身,这样的回答可能是不及格了),遇到这样的答案,依然可以叫过来深入聊聊。基于此,我也思考了很久,究竟什么才算是「好产品」?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维度,我在等待它们慢慢的类聚在一起。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我的前同事,目前在Thoughtworks工作的设计师朱晨的表述,是我认为我见过的最好的回答。他是这么说的:
- 需求上有用的,技术上可实现的,商业上可持续的,就叫「好产品」。
这个表述里面,选择了「需求」、「技术」和「商业」三个维度来定义「好产品」,基本上已经完整的概括了好产品的主要维度。这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同时,其他的各种因素基本上都可以归类到这三个维度里面去。
我在其基础逻辑上,加了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定语,做了一些表述上的修改,最终我的版本是:
- 可以恰到好处的满足用户需求,拥有完善的技术实现方式,同时可健康持续的创造商业价值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我们来一一讨论。
一、需求:可以恰到好处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满足需求(有用)
第一层,一个产品首先要「有用」,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能够给用户带来好处,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一切「好产品」的前提。举例来说,12306的UI部分的体验不怎么样,但是相比于排队买票来说,它是「有用」的。所以这个维度,它初步符合好产品的定义。如果它能在「技术」这个维度更进一步,就更好了。
另外,如果您尝试过排队买票,您就知道,12306不但是「有用」的,而且要说「体验」的话,比排队买票好得多。因为去火车站排队,常常是这样的场景:
您觉得,现在您站在队尾,能买到票吗?
2、用户
在我的表述中,特地加上了「用户」二字。因为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好」的定义是不同的。我们去讨论一个产品的好坏,必须是针对它的目标用户来讨论的,脱离了用户,好和坏可能会完全颠倒。
举例来说,我们大多数产品经理所做的都是面向普通用户(俗称:人民群众)的产品。对于这类目标用户来说,「易用性」显得很重要。如果你的产品能够完全不需要学习,「自然的」让用户使用,往往是个加分项。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目标用户,则不一定。例如,所有的专业相机,都会有M档,即「手动」档。专业摄影师在M档下面,可以通过任意组合各种参数,来拍出不同风格的照片,达到他希望的创作目的。理论上,不论是摄影技术,还是单反相机的M档操作,都不太可能完全不学习就会用,但是对于专业摄影师这样的用户,一旦熟练掌握,就有可能拍出好的作品。相比于卡片机或者iPhone,单反相机的操作变复杂了,但对于摄影师,它是好产品。
3、恰到好处
对于「需求」这一层面,好产品还应该努力做到「恰到好处」。实现需求,但不添乱。举个反例:
上图是某房地产网站客户端,把城市选为「深圳」之后,浏览其「买新房」栏目所看到的某一页信息。我们发现,这一整页,5个楼盘,居然没有一个是在深圳的,都是惠州的楼盘。
从营销角度,当一个用户浏览深圳的楼盘过程中,推一些深圳周边城市的楼盘(估计是付费推广),或许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销售方式。但是拜托,能不能做得体面一些呢?事实上我往后翻了几页,在「深圳」这个城市里面,出现非深圳市的楼盘的概率是大约50%!也即,一半深圳,一半不是深圳。连电视台都知道要往电视剧里面插广告,而不是广告里面插电视剧啊。
二、技术:拥有完善的技术实现方式
1、实现
技术这个维度,首先,必须是技术上可实现的。
例如,很多科幻电影中都会有各种各样先进的交通工具,比如《神盾局特工》里面最常用的「昆式战斗机」,速度快,可以垂直起飞,能隐身,貌似还能脱离地球大气层,实在是太棒了!但是,现在人类的技术应该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只能当电影看看。
2、完善的
技术层面,只是「能做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完善」。类似「性能」、「运行速度」、「稳定」等等因素,归根结底,都是「完善」这个定语所表述的。
举例来说,理论上,我只要学会简单的SQL语句,加上一点点PHP,就可以做一个从特定数据库里面搜索内容的功能。但是,同样是搜索,跟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相比,我的技术简直是个渣。当任务很简单的时候,说不定我的工具也能顺利完成用户的需求。但是,当涉及到海量数据、分词,甚至复杂语义的时候,我的工具可能就干脆没法用了。这就是技术上不完善导致的。
总结起来,选用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实现方式,往往是把产品做「好」的基础。
三、商业:可健康持续的创造商业价值
1、商业价值:盈利,并不完全等同于「赚钱」
在我提的那个问题下面,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赚钱」这个维度。但我更倾向于用「商业价值」这个表述。
很多大公司,例如BAT这种,他们的产品是一个体系。在这种体系下面,不一定所有产品都是直接「赚钱」的,但有些不赚钱的产品,可以辅助其他产品赚更多的钱,或者可以「赚」到其他价值。
例如,微信本身是不收费的,但是有了微信,才有微信支付,才能分发游戏,后两者很赚钱;再比如,大公司几乎都会有社会责任相关的部门,做公益往往是不赚钱的,但是可以赚到人脉、渠道,以及名声。而所有这些,对于一家企业,最终都是为「商业」服务的。
2、持续
一锤子买卖,或者依靠欺骗、忽悠用户,有时候也能创造商业价值,但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不算「好产品」。
举例,某打车软件,几年如一日的怂恿用户充值,给到的好处就是返现之类。然而,其并不能够保证服务的稳定可靠。这种产品,至少我以后是肯定不会再用了,并且会警告我的所有朋友不要用,或者至少不要充太多钱。
再比如,曾经国内的「电信增值服务」,你稍不留神就会「订阅」各种各样的奇葩服务,扣取资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普通用户的成长,现在已经很难在用这种方式大规模盈利了。而当年那些提供「服务」,赚取灰色收入的公司,则分为两种,一种由此完成了原始积累,转型做了其他业务,很大一部分还做得不错,另一种,就是死了。
所以由此,我们也看出,评价一个产品「好不好」,跟评价它「成不成功」,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按照上述定义,理论上「好产品」应该同时是「成功」的产品,但反过来不一定。
3、健康
如果做到了可持续,不免应该对自己要求再高一些,做到健康的可持续。「健康」与「持续」相辅相成,前者往往可以使后者走得更远。当然,多远算「更远」,这是个哲学问题。所以对于「健康」这个限制条件,我倾向于将其定义为,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可预期的未来的「健康」。
举几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
我们倒退几十年来看,「国企」貌似也是可持续的,并且它的确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观点看,它的「持续」并不健康,所以终有一天,它要做出改变,或者牺牲。现在,只有「垄断国企」才可以做到继续「持续」,其他的国企,基本上死了,或者处于死的边缘。
国内的养老保险,本质上是用年轻人交上去的钱来给老年人发退休金,理论上,这个模式也是可持续的。只要能够持续的把新的资金收上来即可。但事实上,它同样不健康。靠谱的方式是通过一些低风险的投资渠道,让钱不断增值,然后实现更大的价值。
「透析」是现代医学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原理就是使用体外的过滤机制来代替原本的器官功能。透析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持续的维持生命,但显然,这样的病人,已经不是一个在身体上的「好」人了,因为缺了「健康」。
四、其他「看起来」很重要的维度
除了「需求」、「技术」、「商业」这三个维度之外,还有很多同学提到了很多其他的维度。但是这些维度往往只是「看起来」很重要,只要深入思考一下,就觉得,不太对劲。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个:
1、创新
好产品跟「创新」有必然联系吗?其实没有。创新是手段,创新不是目的。做一件事情,如果创新能够做得更好,就创;如果创新没办法让结果更好,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不可控因素,就不创。所以不论什么手段,满足「需求」才是关键
2、黏性
好产品是不是一定要有「黏性」,或者是不是黏性一定很强?其实不一定。还是要看这个产品的具体使用场景。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很多人一辈子只会生一个孩子,但是「早孕试纸」这个产品,依然是个好产品,这玩意儿可以在早期帮你检测出你有没有怀孕。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任何品牌的试纸都会有假阴或者假阳的现象存在,所以很多人会买多个牌子的试纸,依次做试验。综上,试纸这东西,一方面是大多数人一辈子用不到几次;另一方面是,这个场景本身就需要多种品牌协同试验体验才放心,所以有没有黏性没那么重要,技术靠谱,测得准才重要
3、惊喜
好产品是否一定是「超出预期」,以至于让用户「惊喜」的?我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整体上还是认为,「满足需求」是第一要务,不一定要「惊喜」。在我口渴的时候,我能够得到一瓶水,喝起来没什么惊喜,就是水。但它依然是好产品。
4、差异
化好产品是否一定跟其他竞品「不同」,我觉得不一定。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下,满足需求的同时,做出差异化,可能是胜出的武器。但是这里面隐含的逻辑是,你做出的差异化,本质上还得是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的差异化。如果是相反方向的差异化,不如没差异。比如,可能并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敢把油门做在左脚边上。
5、价格
我认为价格是一个营销或者运营因素,跟产品本身好坏关系不大。并不一定让大家都能买得起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很多奢侈品大家都买不起,但对于「他们的目标用户」来说,依然是好产品。
五、结语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这个很大、很空、很虚的问题的思考,这类问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以上表述,很多地方可能也有各种疏漏或者不严谨;但我想,这正是这类问题的有趣之处。
如果有其他同学有其他的观点,欢迎讨论。
作者:Xidea,微信公众号:uxcafe,腾讯高级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