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人可能一开始会被各种原型工具和产品案例绑架,满脑子都是别人的花哨功能和亮瞎眼的方案,唯独对自己产品不了解。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月计划表,按周来执行,这样把时间合理分配,按照管控表来执行,月底进行检验,看自己做到了哪些,哪些还需要继续加强。
下图是熟悉公司现有产品的思维导图,按照导图撸一遍,我想你对公司产品的理解肯定会跟之前大有不同。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了解行业(竞品分析+现有产品拆分)
- 了解公司现有产品(业务部门实践+产品分析)
- 产品分析(核心业务+优化文档)
- 核心业务实践(核心业务+历史文档)
- 总结
了解行业(竞品分析+现有产品拆分)
竞品分析目的
- 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结合到自身产品中,加以借鉴和创新;
- 分析竞争对手的不足,引以为戒,避免自身的产品入坑,甚至更进一步进行优化,变废为宝;
- 回归到自身的产品,明确定位本质性的竞争力,简单的来说就是我的产品和竞品互相的本质优劣是什么,如何更好的扬长避短;
- 思考总结。
带着目的去做事情,往往比盲目的做事情效果要好很多。
竞品分析具体方案
行业调查报告,通过对市场环境、用户画像、产品痛点以及使用环境和用户体验来形成竞品分析。
- 市场环境:当前市场行业中,该类产品的一个生成状况是如何,蓝海/红海/平稳?
- 用户画像:用户社会属性,用户行为习惯、用户消费习惯等。
- 产品痛点:也可以理解为用户痛点,用户为什么要使用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的不可替代点在哪?
- 使用环境:该产品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下触发使用的?分析内容,用户体验五维度:
- 战略层:产品的定位、产品后续发展方向以及本质性的优劣取舍。
- 范围层:产品的功能,产品可以满足用户什么,或者提供给用户什么?
- 结构层:产品的功能结构,一般都附上自己做的产品功能结构图说明,或者对其客户端的框架进行对比。其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把零散的功能,聚合成一个呈现给用户解读的整体;
- 框架层:这方面涉及到一个交互的体验,什么样的交互才能更好的迎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 表现层:需要有一个好的审美和良好的表达来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介绍产品UI的配色、文字大小、间距等,往往不作为主要阐述对象
产品拆分
拆分自家产品,主要从视觉层面、框架结构层面、核心业务流程、战略发展方向层面来一一剖析。
视觉层面—设计风格是否跟当下设计趋势贴近,是拟物设计风格还是扁平化设计风格等(包括banner展示、icon设计、按钮风格、页面布局等),输出线框图;
框架架构层面—产品主要分为哪几大块,每一块里面有哪些小模块等,输出产品框架结构图;
核心业务流程—当我们来画流程图的时候,最好先自己实际操作一遍,体验一下用户操作流程以便更好的理解(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截图,以便后期追踪);输出流程图后再根据操作流程验证是否正确(最好能输出泳道图,因为泳道图涉及到角色操作,能使你更好的理解产品角色);
战略发展方向—产品现主营业务发展方向,根据行业趋势、市场环境,未来可以延伸发展的区域,输出脑图或架构图。
了解公司现有产品(业务部门实践+产品分析)
先向自己的领导了解公司产品,领导肯定比你知道的要深刻呀,不然怎么做领导。当然一般的情况下,领导会给你说说比较简单的产品描述。
你也可以自己先把产品撸一遍,从产品架构到业务流程;可输出产品架构图、业务流程图或者泳道图;我相信这样一圈撸下来之后,你相对之前对产品的理解一定会提高很多。
比如你公司是做微贷的产品,你可以先去市场部轮岗,然后去客服和风控轮岗,一圈下来肯定收获满满。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跟业务部门多打交到,跟业务部门的老员工套近乎。方法有很多(什么请客、唱k都是可以的)他们对公司的产品肯定很熟悉,只要你认真请教,一般员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都会给你讲解的。我就是这么干的,因为一个业务部门的同事喜欢踢足球,苦苦寻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我在学校一直都是足球狂热者;我们两简直就是一拍即合,有了这个共同的兴趣,聊起公司业务来,真的简单很多,实话说这个方法真的是一条捷径哟。
你要把公司的每一个人当成学习对象,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A对公司业务比较熟悉、B比较圆滑,跟公司所有人都能聊得来、C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工作态度很认真、等等;时刻保持一颗好学的心,要能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他们都会给你带来能量的。
尽可能的保证每一到两天出一篇产品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产品的页面、功能模块、交互设计等;产品的核心用户是哪类人群,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才会使用我们的产品以及用户的真实痛点是什么),写下你对产品的深度认知。遇到问题一定要记录下来,以便后期追踪,在业务部门轮岗时,有业务同事提出来的问题及时记载,他们提的需求哪怕现阶段不能实现,也是对未来的一种产品展望,他们虽然站的的角度只是业务部门的角度,但是他们在属于自己领域的那一块理解的肯定比你要深刻的多得多,对你以后对产品更新迭代定会有大大的帮助。
产品分析(核心业务A+优化文档)
产品的核心业务,即为满足用户哪些真实的需求;比如微贷就是满足用户的借款需求,因为资金不多,跟朋友借觉得不好开口,但又真实的缺钱;所以诞生了一大批小额微贷类的金融公司,核心业务就是用户借款流程(此流程应输出泳道图)。继续每一至两天产出一篇产品分析报告,加深你对产品的认知。
优化文档,根据产品的认知来优化现有产品文档,你会惊喜的发现竟然跟我理解的差不多嘛,这时候就要恭喜你了,说明你已经对自家产品有了很时刻的认知了。(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可以像背书一样,把自家产品复述一遍,先是框架结构图、然后是业务流程图、最后是产品线框图;此过程是一个反推的过程,能很好的检测你对产品深度的认知)。
核心业务实践(核心业务B+历史文档)
核心业务B的理解与A的方法差不多,但是有了A的经验,B理解起来就会相对轻松很多,当你梳理完可以跟你的业务部门同事复述,看是否有偏差,遇到问题或理解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记录下来(以便后期追踪,做产品就一定要搞清楚你所负责的产品的方方面面,时刻保持求知欲,不懂就问,不要不好意思,觉得这个问题这么简单,问别人会不会没面子很丢脸)。
阅读公司历史文档,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拿出来与业务部门同事讨论或者与领导讨论。当领导觉得你认知的够深了,会给你讲解一定深度的问题,这个时候我相信你的疑问大部分都包括在这些有深度的方面。
阅读历史文档同时也是刷新你对产品认知的一个过程,有的公司可能没有这些文档(例如创业公司,都是先上产品后补文档,也有可能后期也懒得补了),这个时候你就要想办法跟业务部门同事去了解了,记住一点就是死缠烂打,不在在乎你所谓的面子,因为那一毛钱不值。
总结
本文主要是对产品新人如何快速理解公司产品所做的个人经验总结,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指出,谢谢!
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反推(产品新人一般都只能看到产品的表象,再慢慢到产品的本质,当你撸了一遍之后觉得自己理解的产不多了,那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反推这个过程,这样能快速检验自己有哪些地方认知很清晰,哪些地方认知比较模糊)。
产品提升自己不光要对自家产品有深度认知,其次就是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量,阅读不能盲目要有方向。
我们不光要在产品方面的书籍上花时间,还要看一些设计类与研发类的书籍。因为与产品接触最多的就是设计和程序员,那我们就要去了解设计方面的开发方面的知识啦,比如常用的一些设计规范啦。
- 产品书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史蒂夫-乔布斯传》、《失控》、《金字塔原理》、《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异类》、《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启示录》、《卡耐基的说话之道》、《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等;
- 推荐几本相关的书籍:《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之路》、《未来产品设计》、《情感化设计》等;
- 研发类:《第一行代码》、《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等;
时下比较热门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大数据等,而且还出现了 AI-PM这一产品岗位,由此可见AI是多么火;对新的领域要时刻保持求知欲,除了懂算法、懂数据,会机器学习的顶尖人才,还有一种人才非常稀缺,就是AI的产品经理,我觉得这种人才必须要有分裂式人格。一方面他非常坚信未来就是这样;另一方面他一定知道现在落地有多困难,AI的落地多困难,AI的现状与用户的期望差异有多大。只有这种对愿景满怀期待且有技术能力的人才,才能推进AI的业务。大家一起共勉,加油!
作者:Joker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