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不仅能够增强项目可控性,还能够对进度进行及时跟踪,这对于项目和团队来说都至关重要。
最近公司在研发一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产品,我有幸参与整个项目从零到一的过程,因为公司资源不足,所以我作为产品经理,我不仅负责产品经理相关的工作,同时也负责这整个项目的项目管理。
因为是第一次担任纯互联网项目的项目管理,经验明显不足,所以,在中间出现了很多问题,现在这里进行总结,希望对即参与产品研发又对项目进度负责的产品人有帮助。
项目相关背景
- 项目人员组成:前端2人,后端1人、大数据1人、设计1人、产品经理1人,人工智能技术由某学院研究室提供,功能调用由大数据工程师担任,同时大数据担任技术架构;运维工作由后台担任;项目管理由产品担任;测试工作也由产品担任;
- 项目资源:一套正式环境,一套测试环境;大数据服务由某云提供(包含集群和es);人工智能服务由某学院研究室提供;
曾经的状况:
用一个字总结,就是乱。
因为乱导致的项目跟踪很费劲、前后端及整个生产先需求遗漏,而且团队的各成员都感觉很忙,但是出工不出活,也就是没有效果出来;还有一个最严重的是,进度严重延后,前端有一个小任务延期两周,目前后端延期2周。
破局过程
有一天晚上,我想第二天想去对外演示某一功能,需要把一个细节功能进行优化,就跟前端说:“这个功能今天晚上必须完成,完成才下班。我记得当时我是带着情绪说这句话的,所以在晚上回去的路上,那个前端,他是我招进公司的,就跟我来说:“我今天晚上说话的方式不对”。我欣然的接受了他的批评。
晚上到了家里,我就在想,我为什么会有情绪?经过反思:是因为整个项目在失控的状态,但是我又不能撸起袖子去敲代码(虽然我之前是做技术的,敲代码的),心里很烦,所以会说出那样的话。而且我知道,咱们这个项目肯定是存在问题的,但是我确没有找出办法在哪里?
在每天晚上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睡觉之前,我会抽出至少半个小时来学习,那段时间我在学《宁向东的管理学课》,刚好宁老师讲到关于领导力那个章节,在他那天的文章里,就提到了一个工作流的概念,我瞬间大悟。我就仔细的去想,我们这个团队目前的工作流程。
当前的工作流程是:
这里面有2个问题:
- 前端做完的任务,无人跟踪,无人验收,同时,前端完成的任务也不会给产品一个反馈;以至于最后留下一张长达100多项 的清单表;
- 由于环境的差异,前端在调试的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修改好了,在本地测没问题,但是由于没有放置正式测试环境测试,所以,出现过前端放置正式环境导致之前所有页面乱码的情况;
第二天,我就把前端两个和设计出来开会,对前端工作进行了以下四点优化:
- 把设计这个角色拉入页面验收的过程中来。流程调整为:前端页面做出来后,设计必须保证静态页面和设计图至少要95%像,才能算任务完毕,设计对这个结果负责。
- 产品经理负责对正式环境静态页面结果及功能审核,对最终结果负责。
- 前端静态页面验收流程为规范为:前端在测试环境测好,放置服务器上,由设计验收过后,再由产品签字,这项任务才算结束。
- 整个过程都必须要有文档记录在案。
流程如下:
本次流程优化遵循一个原则:保证每个节点的产出是可跟踪及可用的。
破局结果
- 对产品: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提高,从之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态,变成仅仅有条。
- 对项目管理:凡事有记录,增加了项目的可控性,对进度的跟踪更具体。
- 对前端: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不会出现四处救火的状况。
- 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是:后端及大数据的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化,正在推进。(这段时间我我在恶补关于后端相关的东西,请教身边很多后端朋友)。
破局总结
加深了我对“工作流”的理解,一个好的流程,能保证结果更好的产出,让项目更高效。
另外本次项目中对“什么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思考:什么是好的产品经理?
1. 追求极致用户体验:不光是画好原型图,理解用户需求就够了,而是要会运用好公司的所有资源,把一个原本只能做成70分的产品通过你的专业能力,把它的用户体验变成130分,实现单点突破,快速的推向市场。
2. 需要懂技术,这里指的懂技术,不是要像前端、后端、大数据工程师去用代码实现某个功能,而是要具备一个思考模型,黑盒模型;
具体怎么理解,举个例子,我们这次项目中所用到的NLP技术怎么理解,就是我有一段文本数据,通过你NLP技术这个黑盒,能输出文本的摘要,能输出这里面的包含那些名词、地名,能自动把这段文本进行分类等。
如图:
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要清楚这个技术的极限在哪里,就比如NLP技术目前还不能像人一样做好总结。
3. 需要会协作,这里的管理就是要会和一群人协作,甚至带领这一群人,共同达成目标。
本文总结
- 好的流程管理能让团队工作更高效。
- 一个产品经理的三项重要能力: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懂技术、会协作。
作者:贤锋_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