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在微博、抖音、快手各有100万粉丝,且这些粉丝只刷主Feed,你发一条内容,至少会有多少粉丝看到?
微博大概是8万,抖音是几百到几千,快手在微博和抖音之间。
为什么?因为各家信息流的分发逻辑不同。
现在各家的信息流,都是关注+推荐,只是各家权重不同。微博>快手>抖音。
微博是关注起的家,只要你关注的,微博都会推给你。但问题是,微博用户关注的人太多了,多到刷不完。这时候按照微博发出的时间展示,就效率比较低了。内容多,垃圾内容也不少,更高效的方式,是把关注流里最好的内容先推给你,同时再推荐一些大家认为好的内容。一句话,微博是把你关注的人产生的最好内容推给你。
抖音则是另一个极端,不论你有多大量级的粉丝,都是从最小的量级开始给量,最开始可能只有几千个播放,好的话给几万,几十万,逐步增加。在这个逻辑上,大V和小白号,并没有多大分别。最终的结果,是把全站最优质的内容推给你。
相比抖音,快手从流量池里切给关注关系的更多,同时仍然给每个内容一定的启动量,这样造成快手的粉丝关系,比抖音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快手的直播打赏非常火,占收入占比很大。但抖音的直播打赏就略显惨淡。快手的分发逻辑介于微博和抖音之间。
换个角度,在时间线上,微博出现的最早,那时还没有算法推荐。快手其次,由GIF转型社区的时候,算法刚刚萌芽。抖音则是在算法极其成熟的情况下产生的。
效率上,算法>关注>编辑推荐,但一旦形成了产品,则内容分发就成了整个产品生态的一部分,被捆绑在一起,不再能轻易改变,也不再容易区分优劣。
微博的注重关注,让他成为了最好的明星宣发地,和量产大瓜的瓜棚。快手的用户是三四线的年轻人,之前甚至很少上网,在社会结构上则是完全割裂的,之前只能在百度贴吧这类下沉产品上聚集,这就导致他们需要有社交。而抖音的注重内容,则和强运营绑定在一起,共同产生了超长的用户时长,也产生了用户关系弱、变现价值较低的问题。
最惨的,还是微信公众号,之前相当于100%关系流,只要你发了,你的粉丝一定能看到。可粉丝关注的号太多了,看不过来。于是公众号改版,整合到Feed里,可这Feed并不能一直刷,效率跟头条比仍然差了不少,还丢掉了原来的优势:之前我能在公众号里和粉丝聊天,现在已经几乎没人私信了。
后来推出的「看一看」里的「朋友在看」,本质是二度关系的关系流。而看一看的另一个模块——精选,则是推荐流+二度关系的关注流混合体,你可以看到有些文章下面标注了:好友都看过。
到此为止,微信里已经有了三个流:朋友在看,精选,订阅号消息。这三个流完全可以整合成一个流。
所以微信真的克制吗?还是张小龙有更深的考虑呢?